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小暑熱又濕 應多吃養脾胃食材 《2020-07-06》

小暑是一年第11個節氣,正所謂「小暑一過,一日熱三分。」小暑過後天氣會愈來愈熱。

黃帝內經中提到,「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彭溫雅說,夏天養生原則就是可以晚一些睡覺,早一些起床,跟著太陽作息,且夏季養心,應保持心情愉快。

傳統節氣將小暑到處暑間稱為「長夏」,時間橫跨7、8月,正當夏秋交替,又濕又熱,容易耗損陽氣,使濕氣難以代謝,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因此腸胃不適的症狀特別多,可以多攝取養脾胃的食物。脾胃屬土,因此養脾胃的食材以黃色居多,味道偏甘平,包括地瓜、南瓜、糙米、小米、玉米、馬鈴薯、花生、黃豆、黃椒、木瓜、金針等。而薏仁、綠豆、山藥、苻苓、蓮子、蓮藕、芡實、紅棗、牛肉、羊肉、高麗菜等,同樣有益氣補脾胃的效果。

彭溫雅彭溫雅解釋,小暑濕氣重,脾胃正是除濕的器官,因此健脾胃的食物有助於排濕氣,身體水分去除後,身體的熱氣也會跟著排出,也能達到消暑的效果。

蓮藕

以現代營養學來看,蓮藕所含主要的營養素有維生素B、維生素C、焦性兒茶酚、鉀、鐵、膳食纖維、丹寧酸等,有抗氧化、促進胃腸蠕動、補血、止血的作用。

以中醫觀點來看,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的功效。彭溫雅解釋,所謂的生藕並不是生吃,還是得經過川燙再食用。生藕性味甘寒,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適用於口乾舌燥及火氣大的人;蓮藕煮熟後,性由寒轉溫,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止瀉的效果,適合胃腸虛弱、消化不良的人或是年長者食用。

彭溫雅建議容易胃痛、胃脹氣等腸胃不好的民眾可以蒸蓮藕食用,或是搭配梅子,做成涼拌蓮藕片,不僅養脾胃,也有開胃、改善食慾的效果。

香蕉

香蕉每100公克含有368毫克鉀、85卡熱量、1.6克膳食纖維。香蕉含有一種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

此外,香蕉也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果膠,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增強腸內有益菌存活、延遲胃排空,增加飽足感。

彭溫雅指出,香蕉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強心降壓的作用,對於夏季容易心浮氣躁的狀況,香蕉富含的色胺酸也有助於寧心安神,甚至有安眠效果。

南瓜

每年3月到10月都是南瓜的盛產期,除了高纖,果肉呈金黃色的南瓜也富含維生素A、B群以及鉀、鉻、鋅、鎂、錳,具有多種保健功效。

南瓜從皮到籽都很營養,南瓜的果肉含聚多醣,南瓜籽有維生素E、鋅、鎂、多酚抗氧化物、木質酚等,能保護細胞、抗氧化。

南瓜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還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南瓜性溫味甘,潤肺益氣,能生肝氣、益肝血。彭溫雅表示,南瓜也是入脾胃的食物,夏天吃南瓜對於排濕、排水和抗暑的效果都相當好。

綠豆

綠豆清熱解暑,也有養脾胃的效果,很適合夏天食用。但由於綠豆容易造成脹氣,彭溫雅建議,可以搭配陳皮一起吃,避免脹氣,且陳皮也有健脾胃及化痰的效果

民間傳統夏日消暑常用綠豆,無論是用冰糖煮成綠豆湯,或製成綠豆粥、綠豆海帶排骨湯,放涼食用都可去暑熱。綠豆外皮有清熱功效,因此等綠豆湯煮到豆皮稍微破開即可熄火,可加點冰糖,如果搭配薏仁一起食用,利水去濕效果更強。

除了上述食材外,這個時節也有「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彭溫雅解釋,這個時候正是鱔魚最肥美的時候,小暑補身吃鱔魚比吃人參還要好,推薦民眾可吃韭黃炒鱔魚。

中醫認為,鱔魚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補血健脾,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好食物,很適合容易腹瀉、體質虛弱、有三高疾病的民眾或是老人及小孩食用。

日夜溫差大 多按太淵穴防感冒

「小暑時節後,日夜溫差大,這時候很容易會感冒,因此可以多按太淵穴,預防感冒。」彭溫雅說。

太淵穴位於手腕大拇指側的橫紋上,也就是脈搏跳動的地方。彭溫雅表示,夏天很推薦按摩手腕處的穴道,因此可以直接將手腕圈住,做扭轉的動作,可以刺激手腕處多個穴道,建議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持續3分鐘。

另外,夏天重養心,彭溫雅指出,小腿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因此這個時節也可以多按摩小腿,尤其是位於小腿肚的承山穴,有助於養心,且夏天體內濕氣重,多按摩小腿或泡腳都有助改善下肢循環。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提起腳後跟,小腿中央有鼓起的肌肉,肌肉下方凹陷處,是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主管運化水濕,可消除浮腫及小腿痠脹。

文章出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982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