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提升免疫力的五大關鍵營養素!

雖然政府的防疫政策逐漸放寬,但在與各種病菌、病毒共存的時代,加倍守護自己的免疫力又更加的重要。營養師提醒大家提升免疫力的五種關鍵營養素,一起來檢視日常飲食有沒有吃夠吧!

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身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原料,若長期缺乏足夠蛋白質,容易提升感冒或感染病菌病毒的風險,因此,營養師建議每餐都要吃到約一掌心量的「豆魚蛋肉類」原型食物,或是牛奶、豆漿等優質的蛋白質,尤其是常被忽略的早餐也不要忘了喔!

維生素D

維生素 D 與身體的免疫系統有關,也和呼吸道感染疾病有很大的影響,研究也證實缺乏維生素D和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有關。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 D,除了從乾香菇、深海魚和營養品中補充,也可以在清晨或下午時段露出手臂和小腿曬曬太陽!

維生素C

免疫力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就是皮膚的屏障,維生素 C 可以加快傷口癒合和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保持皮膚屏、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所以記得要多吃新鮮蔬果,例如芭樂、奇異果、柑橘類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維生素 C 來源。

益生菌和益生質

新鮮蔬果不只有剛剛提過的維生素 C,其中的「膳食纖維」是腸道好菌非常需要的食物,也就是益生質,建議可以把握「每餐菜比飯多」的原則,讓腸道更健康。也可以從優格或優酪乳補充益生菌,從腸道健康打造由內而外的免疫力!

最後一個是常被忽略的「水」!營養師宜庭表示,其實等到口渴久已經是身體發出缺水的警訊了,建議一天至少喝 2000 毫升的水,尤其是一早起來最好就先喝一大杯溫水,提升身體的循環和代謝。

從以上五點開始,簡單從生活飲食中調整,從營養更強化自己的免疫力!

文章出處:https://heho.com.tw/archives/251327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大蒜增強免疫力 是護「胃」大軍!研究:大蒜萃取物抑制致癌物活性能預防胃癌

有「天然的抗生素」之稱的大蒜,是深受大眾歡迎的天然調味料之一,大家熟知它具有殺菌、增強免疫力等效果。最近又有國外研究新發現,大蒜萃取物居然還能夠預防胃癌的發生!胃癌發生的原因除了以幽門桿菌感染居多外,也有可能因為常吃醃漬、燒烤食物等致癌食物所致。

胃癌症狀包括:上腹部疼痛、脹氣、食慾差、黑便等

胃癌是國人常見的消化道癌症,根據衛福部107年統計,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的第7位。發生的原因可能為遺傳、老化,或者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等。除此之外,流行病學也顯示,胃癌的發生也和攝取過多致癌化合物與刺激食物,以及是否有接觸菸酒有關。

胃部任何一處發生的癌病變,均可稱之為胃癌:包括胃腺癌、胃淋巴癌、惡性肉瘤、類癌腫瘤等,而有90%的胃癌都是胃腺產生癌變。早期胃癌病人沒有特異性症狀,基本上,跟其他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者其他機能性腸胃障礙症狀相似,包括:上腹部疼痛、脹氣、食慾差、黑便等。由於胃癌初期難以發現癌變,如何靠日常飲食遠離致癌物的威脅,以避免胃癌上身,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

為了瞭解罹患胃癌的風險是否與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菸、喝酒有關,以及是否有食物能保護胃部,以預防癌變,根據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暨研究所的李文清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旗下的副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發現,大蒜似乎也可以預防胃癌的發生。

研究發現:抽菸為胃癌發生的頭號危險因子

研究進行的方式為收集山東地區的3365名參與者在1995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數據,研究進行長達約22.3年,平均追蹤期有7.3年的時間,針對受試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其是否罹患胃癌,或是否因胃癌而死亡做追蹤。

在參與者中,隨機分配1678名的人食用活性大蒜,其中1687例接受安慰劑,1677人接受活性維生素。在隨訪期間,有151例確定罹患胃癌,並有94人最後因為胃癌而死亡。

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吸菸是胃部發生病變的頭號因子,比起不抽菸的人,胃癌發生的風險增加了72%,而死亡風險更增加了101%,此情況以在驗出幽門桿菌陽性的受試者中尤甚,得到胃癌的風險提高為88%。也發現食用大蒜對於沒有飲酒習慣的的受試者受益較明顯,胃癌死亡率約降低了67%。

研究:大蒜中烯丙基硫化合物,能抑制致癌物的活性,達到抗癌效果

在這一份研究中也發現,大蒜中的烯丙基硫化合物,可透過抑制致癌物的活性,調節致癌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抑制致癌物與DNA加合物的形成,以達到有效抗癌作用。

90%的胃癌成因,都脫離不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引發胃癌的因素非常多元,預防方法必須由日常生活多管齊下,才能遠離罹患胃癌的風險。尤其要避免經常吃高鹽、煙燻、醃漬的食物,以及如燒烤類食物,還有避免攝取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防腐劑的加工食品,才能遠離胃癌的發生風險。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90%的胃癌成因都脫離不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暴露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會增加得到胃癌的機會。幽門螺蜁桿菌是由糞口傳染,細菌會存在糞便、胃液、唾液中,幽門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為目前發現唯一能夠在人體胃內存活的細菌。

感染人體後會產生尿素,降低胃酸的強度,破壞胃部酸鹼值,使胃部發炎,若感染應立即就醫診治。根據衛福部有幾點提醒避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5要訣遠離幽門螺旋桿菌】:

1.注意餐具清潔:

幽門螺旋桿菌會經由唾液傳染,因此平時應注意餐具的衛生。外食時也避免使用不潔的餐具,導致病從口入。

2.使用公筷母匙:

為避免多人共食時經由唾液發生傳染,建議外出聚餐時,使用公筷母匙比較衛生。

3.勤洗手

如廁後應該確實以肥皂洗手,避免排泄物殘留在手上,再經由口部傳染。

4.注意飲水衛生

在開發中國家因水源不潔,又加上經手人員手部清潔不確實,一旦污染進入水源被大家飲用後,即易導致傳染的發生,因此應盡量避免接觸到不潔飲食來源。

5.篩檢

糞口傳染的特徵是「一人得病,全家得病」,若家裡有人得胃病,且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則全家應一同前往醫院篩檢。

文章出處: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3211#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吃芭樂製造膠原蛋白、控糖又抗壓!營養師公開「芭樂3吃法」 這種芭樂維生素C、B群更高

芭樂營養超豐富,小小一顆就含有滿滿營養,又稱水果界的「維生素C之王」!營養師高敏敏提供「芭樂3吃法」,能攝取更多維生素C、B群及纖維。

吃芭樂好處多

高敏敏指出,芭樂營養豐富,不但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群,又低GI、高纖維,不但可以幫助美白、製造膠原蛋白,還有滿滿抗壓營養,非常適合壓力大、飲食不均衡的現代人,還有養顏美容、幫助排便等作用。

①維生素C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是人體每日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維生素之一,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中攝取,而吃芭樂就是很好的選擇,維生素C也可以幫助縮短感冒病程、加快傷口癒合及提升免疫力。

另外,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鈣的吸收,避免硝酸銨、致癌物的形成,也能促進骨骼發育。

②低GI

芭樂屬於低GI的水果,是現代人的營養小夥伴,食用後血糖上升較平穩,建議糖尿病患可適量食用,幫助控糖。

③高纖維

芭樂豐富的纖維具有高飽足感,還能抑制胃口,也能幫助腸胃順暢。

④維生素B群豐富

芭樂富含維生素B群,如維生素B1能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消除疲勞及有助於控制體重,維生素B2幫助延緩老化,對於皮膚、黏膜、毛髮健康很重要,維生素B3提供細胞正常運作的能量,啟動全身50多處不同代謝路徑所需輔酶的合成原料。

⑤礦物質鉀

高敏敏認為,紅肉芭樂也是很不錯的芭樂選項,大部分的紅肉芭樂是土芭樂與珍珠芭樂嫁接改良的品種,紅肉芭樂的維生素C、B群,以及纖維含量也更豐富

芭樂3吃法更健康

①吃芭樂不加鹽、梅粉

吃芭樂添加鹽、梅粉,容易鈉、糖攝取過多,單吃芭樂就很美味又健康了。

②吃芭樂不削皮

芭樂皮的維生素C相當豐富,洗芭樂時最好輕一點、不要削皮,過度搓洗、甚至削皮,營養會流失。

③一天一顆芭樂

芭樂固然好吃、營養也超豐富,但還是一天一顆芭樂即可,也不要將芭樂取代蔬菜,畢竟芭樂及蔬菜所提供的營養不一樣。

吃芭樂籽不會便祕 但3種人不建議

長輩總說「芭辣籽某呷」,吃芭樂籽會不會便祕?高敏敏表示, 芭樂籽本身不會引起便祕,通常會便祕可能是因為有了纖維,卻缺乏水分或油脂,多喝水可能就順暢;但建議3種人吃芭樂籽要多注意攝取量,包括:不習慣高纖飲食者、腸胃消化不佳者,以及剛動腸胃手術者,就要特別注意把芭樂籽去掉,甚至先不吃芭樂籽。

資料來源:高敏敏營養師
文章出處:https://health.tvbs.com.tw/nutrition/335978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經常腰酸背痛?肩頸緊繃?醫:小心是肌少症!肌肉流失3大徵兆 吃這些食物長肌肉

常常全身痠痛?小心是肌少症惹禍!中醫師李俊儀表示,當肌肉流失、肌耐力變差,會使得日常生活運用到的肌肉負荷過多;長久下來,也會加重關節的負擔,進而出現腰痠背痛、肩頸緊繃、下肢腫脹等,建議民眾若常肌肉痠痛,又發現走路變慢、力量變小、體重變輕,就要注意「肌少症」纏身。

李俊儀指出,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尤其年過40後,身體的肌肉量會以每年減少0.5~1%速度流失;65歲後每年肌肉流失的速度可達1~1.5%,而肌少症患者的肌肉流失量則是正常流失的好幾倍,當肌肉流失太多,自然就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肌少症三大特徵

1.走路慢

因為肌肉流失,腿部肌肉難以支撐身體重量,導致走路變慢。

2.力量差

手臂握力下降,原本可以抬取的重量,變得無法支撐;嚴重者甚至無法擰開瓶蓋。

3.體重輕

正常食量之下,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5%,就要注意。

李俊儀說明,一般民眾若罹患肌少症,可能在1~2年內會因肌力變差,稍微運動就容易氣喘如牛而需要休息。四肢手腳的平衡感也會變差,手拿物品會拿不穩,走路步伐不穩,跌倒機率也會增加。

肌少症5大解方

1.增加食量

飲食增量,抵銷流失。

2.攝取蛋白質

要長肌肉,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多攝取好的蛋白質,如牛奶、雞蛋、雞胸肉、豆腐。正常來說,蛋白質攝取量,每天每公斤建議攝取1.2~1.5公克蛋白質;肌少症患者則可以多吃點蛋白質,但不要超過體重每天每公斤2.0公克蛋白質。

3.重訓

規律重訓,增加肌肉。

4.固定運動

每周運動3~5天,每次至少30分鐘,越久越好,可以依照個人體質調整。

如有氧運動:慢跑、健走、騎腳踏車、太極拳、游泳。無氧重訓:啞鈴、彈力帶、各式重量器具都是很好的選擇。

5.腸胃通順,消化良好

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熬夜加班,常導致三餐無法定時定量,腸胃容易脹氣,排便不順,甚至導致胃食道逆流,建議以中醫調理腸胃,只有腸胃消化好、吸收好,吃進肚子去的食物才能好好被利用。

資料來源: 李俊儀中醫師
文章出處: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34359